不同场景下小型气象站的价格差异确实很大,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“传感器数量+精度+供电/防护等级”三条主线。
传感器数量与精度
每多一个监测要素(如土壤温湿度、CO₂、紫外辐射),成本就上升15%–30%。高精度铂电阻温度探头比热敏电阻贵30%,但误差缩小一半。
供电与通讯
太阳能+蓄电池双供电比市电单供电贵约20%;4G/5G无线模块又比RS485有线贵30%,却省掉布线人工。
防护等级与附加功能
IP65不锈钢外壳耐盐雾,成本比ABS塑料高40%;GPS定位、摄像头、云平台接入每项再加500–1500元不等。
典型场景对比
家庭菜园:3要素+市电,1000–2000元
大田粮食:6–8要素+太阳能+4G,4000–8000元
高标准农田:10要素+土壤EC+远程平台,8000–15000元
科研示范:全要素+±0.1 ℃精度+双电源,2万+起
一句话记忆:需求越全、精度越细、外壳越硬核,价格成倍上涨;按“需求—环境—预算”三步走,就能在预算内买到真正适合的田间气象台。